诗篇大意:人世间的四月春花已经落尽,山上大林寺的桃花却刚刚盛开。常常遗憾春天一去无处寻找,没想到它转移到这里来了。
大林寺桃花古诗原文及意思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分句解释如下:
1、人间四月芳菲尽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
2、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3、长恨春归无觅处意思是作者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
4、不知转入此中来意思是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大林寺桃花古诗赏析
虽然全是仅仅只有四句,但是全诗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却异常深邃,趣味十足。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桃花这种物象来代表春光,把春光这一抽象事物写得十分具象化得同时,还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春光那种活泼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这首诗也表达出诗人对于春天的极致喜爱与无限留恋的感情,侧面也烘托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全诗立意十分新颖,并且构思异常精巧,意蕴雅致,还启人神思,这首诗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当中写春景的名篇。
大林寺桃花是谁写的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大林寺桃花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
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