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原因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原因

2023-06-01 18:33 1723浏览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历史原因:战国时期,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过程中特殊的战略地位。这一历史大背景下,秦昭王委任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首先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自然原因:蜀地经常遭受水旱灾害,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岷江主要水源来自山势险峻的右岸,大的支流都是由右岸山间岭隙溢出,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所以岷江之水涨落迅猛,水势湍急。

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都江堰水利工程知识卡片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关键的渠首枢纽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引水口组成。鱼嘴位于三大工程之首,是岷江上的分水堤,因头部状如鱼嘴而得名 ;右侧外江为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泄洪排沙,左侧内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利用岷江弯道和沿江地形。

枯水期时内江自然分水六成,外江约分四成,洪水期时,内外江进水比例自动颠倒,这就是都江堰“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效。金刚堤把岷江水一分为二,西面岷江原有的河道是外江,东面人工开凿的河道,叫作内江。

飞沙堰建在金刚堤尾部,是内江上的泄洪道,具有泄洪飞沙的功能。宝瓶口长 40 米,底宽17米,是从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进水口,其形前窄后宽状如大瓶,控制流向成都平原的内江水流量,确保成都平原防洪安全,故名“宝瓶口”。

都江堰水利工程二八分沙的道理

在鱼嘴分流的地方,内江出于凹岸,外江出于凸岸,根据弯道的水流规律,表层水流向凹岸的内江,底层的水流向凸岸的外江。随江水而下的沙石大部分随底层水流进入了外江,显得较为浑浊,而进入内江的水流相对清澈。

从鱼嘴开始,80%的沙石流入外江,20%的沙石进入内江,这就是二八分沙的道理。即便如此,仍有部分泥沙进入了内江,这时内江的凹岸弯道处江水冲击山体崖壁,形成漩流,就可以把较轻的泥沙带到下游的飞沙堰排走,洪水越大,沙石的排除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