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儒林的意思是儒家学者之群;也泛指儒生、读书人。
儒林外史中的儒林指什么
《儒林外史》以读书人作为主要人物描写,表现读书人的人生,记述儒生们的故事,所以称“儒林”,“林”比喻读书人这个领域。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儒林外史共有多少回
《儒林外史》共有五十六回。儒林外史是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儒林外史的时代背景
《儒林外史》的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二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僧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儒林外史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儒林外史》的问世,在中国小说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奠定了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以《儒林外史》为发端的一大批谴责小说出现,如《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等,形成了一股批判封建社会的潮流,这股潮流一直影响到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学。
《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着。并出版了一些外国学者的研究专着。《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一节,被选入九年级语文教科书。
儒林外史里的好词好句
1、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
2、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3、要相遇于心腹之间,相感于形骸之外,方是天下第一人等。
4、眼前一笑皆知己,不是区区陌路人。
5、有人求名问神异,有人保身自隐居。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少年不知愁滋味,老人方知行路难。
6、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
7、两人坐定,看见河对面一带河房,也有朱红的栏杆,也有绿油的窗隔,也有斑竹的帘子,里面都下着各处的秀才,在那里哼哼卿卿的念文章。
8、须臾,东方月上,照耀得如同万顷玻璃一般。眠鸥宿鹭,阒然无声。
9、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多事贡生,长为兴讼之人。
10、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