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孔乙己中小伙计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乙己中小伙计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3-02-04 16:07 1247浏览

孔乙己中小伙计是一个体验到世态炎凉,对孔乙己和下层人民依然存有同情的城市无产者。

孔乙己中小伙计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乙己中小伙计的和孔乙己同样处在社会底层,但是地位相对孔乙己等最下层者高。对孔乙己未进学,仍穿长衫采取讥笑的态度。但是他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讥笑孔乙己在君子故穷这类话之后的被打,对他同情,在孔乙己死后的很多月后,依然惦记着孔乙己的死活,说明他仍然有基本的良心、是一个在当时社会背景中迷失了方向的懵懂青年形象。

孔乙己中小孩子们对孔乙己的态度反映了什么

作者用了嘲讽的笔调,作者在批判孔乙己封建意识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同情心,尤其是写到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品行比别人都好,从不拖欠等一再反应他心地善良的一面,鲁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既有嘲讽的批判,也有同情惋惜,怀有的感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概括孔乙己的八件事

1、孔乙己偷东西被酒客揭短、取笑。

2、孔乙己没有考取秀才被众人讥笑。

3、孔乙己教“我”写“回”字。

4、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子吃。

5、孔乙己曾替人抄书营生。

6、孔乙己因盗窃被丁举人打折了腿。

7、孔乙己拖着残腿来到酒店喝酒。

8、孔乙己在旁人的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孔乙己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期,清朝政府腐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在盛行。少数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复辟势力猖獗,革命成果被窃夺。“五四”运动前后,科举制度虽被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处于昏沉、麻木状态。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革命的知识分子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为了愤怒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为了“描绘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后,于1918年冬创作了小说《孔乙己》。

孔乙己的语言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特点。具体表现在用具体形象的动词来描写静态的事物,如“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或者以先后用词的不同来揭示人物境遇的变化。

如”孔乙己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与”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的对比,用”排出“表示孔乙己在那时的阔气,有钱的样子。后来腿被打断了,人也穷了,便用”摸出“来形容。”摸“这个词就表现出他的破衣袋里钱本不多,可是他却摸来摸去总想多摸出几文钱来。

修辞手法多样而新奇则是另一个特点,文章运用了多种形式的夸张以及反复手法的运用,人物形象塑造准确到位且内涵深刻。